在日常的兒童矯正諮詢門診當中,最常被家長詢問的問題,有以下幾個。
「門牙長出來怎麼有點歪歪的,是不是要及早矯正呢?」
「大門牙旁邊的小門牙剛掉沒多久,但看起來好像沒有空間給新牙長,該怎麼辦?」
「兩顆大門牙的縫好大很醜,以後就是這樣了嗎?」
「下面的新牙從裡面長出來了,但乳牙沒有掉,該不該先拔掉乳牙呢?」
首先,讓我們先來了解兒童的換牙過程吧!
兒童換⽛主要可以分成三個階段
第一階段 6-8歲
大多數的兒童在6歲左右,會開始掉牙(第一顆是下門牙),此時期兒童的牙床還很小,恆牙又比乳牙大顆,因此在空間不夠的情況下,常會發現下顎有乳牙與恆牙重疊的現象。較緊張或擔心的家長們,就會帶到診所詢問醫師,是否應該立即拔除乳牙,以免恆牙長歪。
通常我會在門診中跟父母或阿公阿嬤說明,大多數下門牙都是這樣的長牙模式。隨著牙床慢慢變大,新牙會漸漸往前長出去推擠乳牙,乳牙就會開始動搖進而脫落,大可不必太過擔心。
聽完我的解釋,絕大數的家長都能理解並願意回去觀察,不會硬性要求我拔掉尚未搖晃的乳牙。
半年後回診追蹤時,通常能發現乳牙已順利自行脫落,小朋友也不用因此多挨一記麻醉針。(強行拔除沒有搖晃的乳牙需要施打麻醉針喔!)
成長到8歲時,可以發現小朋友的門牙掉比較多顆了。
這時候上下前牙區大約會長出6-8顆的恆牙,但由於此時期的牙床仍然偏小,恆牙(尤其是上門牙)在比例上看起來會很大顆。
根據本身牙床與牙齒大小的比例差距,會呈現出不同的排列樣貌,可能是整齊、歪斜擁擠、縫很大等等。
∇ 整齊齒列
∇ 歪斜擁擠
∇ 牙縫過大
第二階段8-10歲 換牙停滯期
8-10歲通常是我們判斷兒童是否要進行早期矯正的分水嶺。
在這個階段,前排上下新的門牙大多已全數長出來,並停滯一段時間未換牙。
矯正醫師會依照牙齒排列的凌亂程度、咬合狀況、上下顎骨發育差異,來決定是否進行早期兒童矯正。
若只是輕微的不整⿑,一般會建議等到乳犬齒及乳臼齒開始掉牙後,再觀察是否開始進行矯正。有的時候⼩朋友⽛床發育良好,在側邊的乳⽛脫落後,可以獲得一些空間讓⾨牙自動排列整齊。
∇ 上排乳齒名稱
∇ 下排乳齒名稱
若牙齒排列非常凌亂,甚至合併有咬合不正的問題,就需要進⾏兒童早期矯正。
此時期矯正的好處是牙齒移動速度快,矯正治療所需時間短。
解決不整⿑及早期咬合不正的問題後,能改善⼩朋友的笑容美觀及引導下巴正常的⽣長。
而隱適美隱形矯正系統,是兒童早期矯正的首選。
第三階段10-12歲
當乳犬齒及乳臼齒陸續開始脫落,新的尖型⽝齒及⼩臼齒一一萌發出來,也宣告乳齒列的尾聲來臨。
此階段換完新牙後齒列仍然擁擠凌亂,甚至有咬合不正、暴牙、⼩下巴等鄂顏⾯問題時,也應及早進行矯正治療。
因為⽣⾧發育還未到高峰期,大多數的案例都能藉由不拔牙的⽅式,解決⿒列不整的問題。
∇ 小下巴
∇ 暴牙
∇ 暴牙
齒列凌亂、咬合不正、小下巴所引發的問題
- ⿒列淩亂會導致⽛齒表面因前後參差不齊,不容易刷乾淨,增加蛀⽛率。
- 咬合不正有可能會導致小朋友兩側咬肌張力不⼀樣,輕者導致大小臉,嚴重一點可能會影響到後側肩頸肌群,間接導致脊椎側彎。
- 小下巴患者容易有呼吸道不暢通問題,合併有過敏及鼻塞等呼吸道症狀,導致小朋友無法專注、學習⼒下降、精神不濟等。
結語
在這個少子化的時代,父母們無不希望自己的寶貝,能備受呵護的健康快樂長大。
然而齒列不整、咬合不正、不良的口腔習慣(口呼吸、抿嘴唇、吸手指)、暴牙、小下巴等口腔與顎顏面問題,都會對孩童的生理甚至是心理層面產生不良影響。
早期發現早期治療,在可塑性及生長潛力都逐漸邁向高峰的黃金時期,接受適當的治療,是兒童早期矯正的核心價值。
劉政穎醫師建議,每3-6個月的定期口腔檢查,培養孩子正確的口腔保健習慣,是換得一口好牙的不二法門。